新闻>整形资讯>正文 分享

医美APP风生水起 带来了消费者和医美机构的双向获益

2015.11.06出处:健康点作者:未知责任编辑:张晗
摘要:21世纪似乎注定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如果你不和互联网搞好关系,那么,你就无法更自如的生存下去,医美也是一样。


过去的一周,医疗世界被移动医疗炒得天翻地覆,一边耸人听闻地说XX医生要倒掉,一边装模作样喊XX医生上门是新模式。大家为互联网+医疗正确还是医疗+互联网是正道,争得面红耳赤,都觉得自己有理而对方是2B。

喧闹之后有人下载更多的APP,有人用新闻吸引了关注的眼球,但好多人听完专家高见后更加糊涂——看不懂就先不移动医疗吧。

所谓移动医疗缺少技术含量,没有切入医疗核心,不能解决医疗优势资源稀缺,无法培养用户黏性,浮夸造假,自身无法盈利等等问题,我认为都是事实。但我还是看好移动(互联网)医疗,中国医疗体制转型不可能离开它。现有问题不过是新事物初期的正常现象,移动医疗的囧境并非处在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尴尬,归根到底是扭曲的医疗体制造成的:医保的封闭、公立医院的强势和医生的不自由让移动医疗孤立无援,剩下点挂号、咨询、随访等外围资源让几千家公司狂抢。只要医改在深水区坚定前行,互联网的威力就一点点释放出来,就会倒逼医疗体制改革。

不信?你看看医美行业吧。这里说的医美是医学美容。

医美属于医学无疑,但它医学味又不那么浓。医美完全是自费市场,有明确支付方;90%的服务提供方属于各级民营医院(美容院不算的话),没有垄断性集团;多数医生也属于自由执业,服务受政府管制比基本医疗少得多,很接近想象中基本医疗体系自由开放后的状态。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前,医美市场一直以混乱和暴利出名,营销过剩,医疗质量欠佳。正规机构抱怨获客成本过高,消费者却不敢轻易尝试,整容欺诈和事故又层出不穷。劣币驱逐良币造成整个医美市场发育十分不良,中国的医美渗透度不及韩国和巴西的十分之一。

在这样糟糕的市场环境中,一批眼光敏锐的人士在二三年前发现了商机,尝试用手机来切入市场。这批人跟其他移动医疗创业者一样,好多没有医学背景,产品以社区加医美(主要是微整形)团购为主,谈不上多少医学价值,也没有直接增加优质医美资源,创业初期也是走烧钱推广靠免费吸引用户的打法。

听上去很三俗?但是短短时间,医美APP就风生水起。

首先是它们形成了良性的自我造血机制,领头的公司已经轻易做到月流水上亿元。虽然流水不等于收入更没有盈利,但消费者和医美机构数量的同步直线上升,已经没人担心未来能否赚钱,完全是早年的京东或聚美优品派头。想想它们还只在微整形上咬了一口,未来成长性毋庸置疑。

其次是医美APP带来了消费者和医美机构的双向获益,完全不需要靠地推补贴去制造许久用户黏性。手机联接成千上万用户分享需求和美容体验,实现医患精准匹配,在线上就完成术前咨询和术后随访,所有移动医疗梦寐以求的场景在医美APP中正在发生。至于图文咨询、医患实时咨询和整形陪护、海外整形一条龙服务等便捷舒心的客户体验模式,早已纷纷实现。

医美APP看似没有切入医美能力核心或实质性改变服务方,但是通过口碑分享、消费者投诉和医生点评等功能,已经可以看到医美机构被优胜劣汰的趋势。各种运动和政策都解决不了的医美欺诈和纠纷,在APP的透明环境里难以生存,这就是互联网倒逼体制改革的缩影。

考虑到医美APP们年纪尚轻,自身还在不断完善中。诸如面部识别、模拟整形和现实增强等技术尚未应用,未来能发挥的价值更加无穷。当挺、贬移动医疗的两派还在口水大战的时候,医美APP已经在闷声数钱,并且不断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医美APP在盈利前景和用户接受度上是移动医疗中的领先者,在模式、功能和运营上都值得其他医疗APP深度借鉴。

当然医疗和医美也有很多不同,前者的影响面和复杂多都胜于后者。但移动医疗在后者中的成功突围也提示问题并不出在技术或产品本身,根源还是在医疗体制的封闭和垄断。我相信只要体制打开一条门缝,你就能看到移动医疗开始大放异彩。

关键词: 医美 APP 移动医美 医疗美容
相关阅读:
分享到: